他是无偿献血六万多毫升的何耀基、他是身先士卒的人民警察欧启泉、她是能叫出每个孩子姓名的幼儿园门卫阿姨高丽英……他们或在本职工作方面兢兢业业,或对他人关怀备至,或对社会热心回馈;他们敬业、诚信、友善;他们都是生活在居民身边的正能量代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践行者。
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中楼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土壤就在于人民群众真实鲜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这些榜样、好人就生活在普通市民中,人们耳闻目睹,看得真切,听得真实,是那样的可亲可近,可比可学。
他们可能是走出门你就会打招呼的“老熟人”,也可能是你遇到困难第一个想起来的“热心人”,也可能是你路过不小心跌倒敢去扶你的“好心人”。也正是在这种朴实无华、不计名利的无声奉献中,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阐释人格品行。他们虽然没有丰功伟绩,却用心用实际,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在细微之处体现了崇高精神,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代表。如果从做好人,做好事的角度切入去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那么空洞、抽象。
普通百姓身上的崇德向善、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深刻体现和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中可以立小见大、处低观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生动活泼、易学易懂、亲切感人,落细落小落实,入脑入情入心,从而变为人们内在的信念意识和行为准则。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结合和用好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凡人善举、义德义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与亲和力,常常在于凡人小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消除疏离感和隔膜感,最佳的桥梁和纽带,就是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很多模范、好人、楷模等典型人物。当然,各种评选的榜单有限,但是好人无数。每个人都能是一个道德导热体,传递善的薪火;都能是一个爱的守望者,绘出善的图标。个体的善举,细节的温情,在聚沙成塔、汇流成河中,也丰实着我们的道德地貌,也肥沃现实中的文明土壤。
媒体曾报道祖庙街道志愿者刘冬梅,曾经的刘冬梅,温饱都成问题,左邻右里的关爱帮她度过了难关。现在她凭借一技之长,与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组成义剪队,每周送服务到敬老院或社区。每个“好人”就像一个能量核,身边往往凝聚着一支队伍,当“好人”们自发地站到一起,这些队伍便交汇成了爱的方阵,并不断吸引新的力量加入其中。如今,刘冬梅的义剪队已经成为祖庙街道志愿者协会一支不可或缺的小分队。
从受助到助人,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社会正能量。从选好人、敬好人,到把好人的正能量灌注到全民心中,引导人人成为好人,朝着这样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不会变成花架子。
城市犹如一个有机体,物质形态是它的血肉,价值观是它的魂魄。城市的发展不仅在于物质文明,更在于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下,一座城市的正能量多了,戾气自然减弱。一个好人带来的是一份正能量,一群好人交汇成了一股正能量,一股一股的力量不断汇集在城市之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将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