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配车、公车私用、维护费用高昂……近年来,机关公务用车数量逐年增多,但是使用效率低,超编越标配备,擅自调拨、借用、转让和处置等问题比较突出,公务用车的“黑洞”一直不能得到有效封堵。如今,在安徽省直机关率先启动的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将有效遏制不断增长的公车消费 “黑洞”,首批列入管理的省直单位共有106个,均属省级行政单位或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
所谓“屁股底下一幢楼”,这是老百姓对公务用车浪费现象的一种比喻。一些单位经费多,财力充实,配车的数量和规格远远超过应配标准。
公车的使用,往往也是公车不“公”,“公事也坐,私事也坐;领导也坐,家属也坐。”公车的高额支出已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
安徽省有关部门做过粗略统计,省直机关现有公务用车约1090辆左右 (不含公检法司等部门),财政每年安排公务用车购置经费达2000万元左右,如果加上执法部门的用车,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另据一份资料显示:截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车辆消费占单位行政经费的90%左右。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徽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省财政厅、省监察厅共同出台《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细则》,在省直机关率先启动公务用车统一管理改革。改革将按照保障公务活动需要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依据各单位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和实际工作需要加以核定。首批单位列入管理改革运行一段时间后,将依次扩大改革范围。目前对这些部门公务用车核编定编的“摸家底”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据了解,管理的核心将在保证公务需要及工作效率的前提下,防止使用中的腐败,堵塞财政支出中的黑洞,节减财政支出。主要内容为七个“统一”:统一审批程序、统一经费渠道、统一预算保障、统一政府采购、统一车辆保险、统一车辆维修、统一报废处置。
管理改革的执行单位对改革充满信心,有关部门介绍:“像经费这块儿,今后公务用车的购买不再零敲碎打,而是统一纳入到政府采购,大批量的采购肯定比各单位零星采购有价格优势,财政公用费用的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并且,今后公务用车的经费来源只能出自这一个关口,财力充实单位利用其他财政专项经费购车的渠道将被封死。
“每辆车都将有一张唯一的身份证。”按照公务用车编制标准,改革将为每一辆车核发一张“编制卡”,一辆车对应一张卡,这张卡作用很大,作为以后公务用车配备、更新报废、车辆使用经费供给和车辆注册登记、转户变更等以及纪检监察部门检查的重要凭证。“一辆车到了报废时间,财政自然会拨款购买新的,不会再出现单位拿着条子,到处请领导签字买车的现象了。公务车的管理将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省直各单位车辆禁止挂二级机构户头,杜绝二级机构和下属企事业单位车辆挂机关户头,严禁私车公挂。现有挂户车辆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办理转籍过户手续。
那么现有超编的小汽车怎么办呢?对这部分车辆将设立“临时编制”,一次性使用,列入临时编制的小汽车经批准办理变更、报废处置手续后,临时编制同时注销。而临时编制的小汽车维护费用财政不兜底,由单位自理。
改革后省直单位公务用车苦乐不均的现象也将得到改善,一些民主党派机关缺车少车、权力部门公车泛滥的现象不复存在。